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全国智慧管线与地下空间管理高峰论坛”于6月6日在美丽的花城广州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的举办得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城市规划协会以及广东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大力支持,为一百多个单位的300多名参会代表提供了内容务实的技术交流与分享机会。会议就地下管线及地下空间管理建设思路、法规编制、机制创新、技术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邀请了行业权威专家和一线实践人员一起剖析问题,分析案例,以此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可,切实地发挥了地下管线建设与发展的平台力量。
“2014全国智慧管线与地下空间管理高峰论坛”一天的大会在承办方数字城镇工程中心共建单位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张沁芳的主持下有序进行。目前随着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的高速发展,“城市的生命线”暴露了一些问题,与此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会务组织秉承勤俭办会,务实高效的原则而开展。
首先,大会主办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汪正祥秘书长致开幕词,强调了地下管线管理与地下空间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并呼吁来自全国的参会代表积极发挥行业管理应有的职能,科学统筹规划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由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院长柳林分享了他们团队在排水管网与城市内涝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到中国城市内涝的现状,内涝的原因,并对内涝进行了现场模拟,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如何进行城市智慧水务建设。
此外,作为东道主的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地下管线与地下空间管理的机制和措施。与国内其它的一线城市相比,广州市的土地空间开发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属于国内地下空间管理的典型城市。会上广州市规划局科技信息处张志媛处长从法制建设,管理措施谈起,提出加强地下空间中多领域的协调,既要统一规划整个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发展与建设,又要把各层地下空间和地下设施建设的平面布局与纵向布局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安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地下空间开发的目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建设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管理早在地下管线发展之初便得到的重视,本次大会的承办方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属于国内地下管线信息化最早的实践者,他们在过去20年里为全国各地提供地下管线最全面、最实用的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已经为上百个城市提供相关的服务。为了让信息化的果实遍地开花,由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邀请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蔡名渠先生作了“智慧管线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的主题演讲,深入浅出地剖析智慧管线的建设方法,将全方位的信息化手段综合管理模式融入智能管理分析,实现地下智慧。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张鹏程副主任在“广州市地下管线智能化工程建设思路与初步成果”的主题报告中也也广州为例讲解了具有代表性的“2+6+1”建设思路,即两大平台,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和管线档案管理平台;六个专业管线管理系统的框架与接口,以及一套制度,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套方法论在国内多个城市屡获成效。另外,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也将其在智慧城市中路灯物联网的研究分享给大家借鉴,丰富开拓了会议内容。
随后,大会在下午的议程中邀请到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运行研究部)刘克会主任对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体系进行梳理,并聚集了国内在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卓有成效的政府部门为各地代表提供案例分享,结合各地的情况分享自身的地下管线建设之路,内容融合当地模式运行的实务与技巧,引起了众多参会代表的共鸣。
江阴市规划局在全市域地下管线普查探测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体系以及丰富的基础空间信息数据架构,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地下空间设施维护管理标准体系。蔡敏翔副主任在分享江阴市地下管线情况时描述了整个数据标准体系,他们将数据库建立在江阴规划一张图数据库基础上,采用了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管理,实现对地上、地表、地下管线、地下建筑物等三维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从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区入手进行测量、成图、入库、管理及使用的全过程为实验和检讨,不断修正工作流程、数据规范。
地下管线的建设发展至今,国内尚未形成统一、权威、完善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法律。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机构和机制不同,全国没有统一的责任主体部门,缺少一个对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统一协调和管理的城市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昆明市在在地下管线管理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地发展特点,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昆明城市地下管线条例》。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管理办公室的侯至群主任为代表们分享了这一条例的制定,以及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和信息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
此外,大会邀请了东莞市规划局的陈明辉主任作了东莞市地下管线管理与成果专题汇报,总结了东莞市地下管线管理模式的特点,即“12345模式”,包含一个主体、二级投资、三个共同,四重把关,五个应用。一个主体:明确一个主题,市政府明确东莞市城乡规划局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二级投资:市镇两级投资,市一级与镇区二级按照6:4比例共同投资。三个共同:政府与企业共建共享共维护、市、镇、企业共同建设共享成果并共同维护。四重把关:监理、权属、业主、之间共同把关,实施监理单位全程质量监理、权属单位,全程成果合适、业主单位组建专业队伍抽查、质检单位独立分阶段检查四重质量把关模式。五个应用:成果提供五大应用,一是政府决策支持应用,二是企业数字化管理应用,三是成见重点工程应用,四是防灾减灾应急应专业领域深度应用。
在全国的地下管线建设的队伍中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也是具有其代表性,苏州市地下管线管理所的王香治所长会上从综合协调管理的角度分享了苏州实践成果,从综合协调管理的内容到方法一一展开,分享了法规条例,工程计划管理,工程过程管理,信息化管理以及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的苏州成效。
地下管线管理与地下空间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又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国城市现代化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方的重视与支持。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发挥行业管理应有的职能,以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这次会议将成为地下管线建设与管理的一个契机,将为全国各地地下管线的发展发挥作用。